站群 今天是:

自然资源部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凯发k8登录入口

来源:自然资源部     发布时间:2023-04-12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谢承祥]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自然资源部今年的首场新闻发布会,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工作大力支持!从今年开始我部将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具体时间为每个双月的中旬,请大家关注并积极参与。

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有四方面内容:一是介绍一季度自然资源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相关情况,包括用地用海用矿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情况;二是发布《2022年自然资源统计公报》;三是发布2022年度《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年:和《中国海平面公报》;四是预告第54个世界地球日有关活动。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自然资源部综合司司长杜官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司长赵毓芳、海洋预警监测司司长王华,他们将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我是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谢承祥。(2023-04-12年:14:05)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谢承祥]下面,我先简要介绍一季度自然资源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和第54个世界地球日有关活动。

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工作定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在严守资源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资源保障政策,优化用地用海用矿审批,不断提高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积极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出台促进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我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支持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管理政策,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鼓励利用未利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发展光伏产业,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选址建设大型光伏发电基地,并建立用地用林用草联审机制,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政策,优化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改扩建项目用地用海审批,明确不涉及新增用海和改变用海方式的,不再重新办理用海审批,积极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大用地用海用矿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积极支持重大项目的有效投资。这里我先通报用海用矿的相关情况(用地情况稍后请赵毓芳司长详细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国批准项目用海373个,批准用海面积约61.5万亩,同比分别增长20.3%、26.6%,涉及投资额近2000亿元,保障国家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用海。其中,我部报国务院批准项目用海9个,批准用海面积约16.6万亩,涉及投资额约880亿元。

加大矿业权出让力度,促进能源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开发。今年一季度,探矿权新立登记96个,同比增长29.7%,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金矿、铁矿、锂矿等战略性矿种46个。完成湖北、云南、青海的12个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勘查区块出让,以及新疆1个锂矿勘查区块出让;采矿权新立登记273个,其中战略性矿产15个,以煤、铁、磷矿等为主。新增矿山设计生产能力4.4亿吨/年,同比增长51.7%。

三是积极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自然资源部组建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王广华部长担任主任;我部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十四五”实施方案,重点围绕紧缺和战略性矿产,加强国内勘查开发,推动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增储上产;完善矿产资源管理政策,修订矿业权出让收益管理制度和矿业权登记、交易制度,降低企业负担,繁荣矿业市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找矿;加大科技创新,配合科技部加快启动矿产资源勘查重大专项;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内战略性矿产勘查开采差别化管控。

以上就是今年一季度自然资源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

关于第54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今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月22日当天,我部将联合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市举办2023年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聚焦“中国山水工程”,介绍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发布中国陆域生态综合分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并分享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实践行动案例,反映我国为全球生态保护修复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主场活动前后,我们还将组织开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采访活动,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下面请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赵毓芳司长介绍一季度用地保障方面的情况。(2023-04-12年:14:11)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司长赵毓芳]首先对大家长期以来对用途管制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简要介绍用地保障方面的工作情况。

从今年一季度用地审批数据看,全国批准项目用地预审73.9万亩,同比增加51.7%,交通运输、水利设施、能源用地占比分别为72.5%、6.3%、6.6%。其中,我部审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49件,涉及用地23.5万亩,涉及投资约6000亿元,为重大建设项目立项投资提供空间支撑。同时,采取先行用地审批承诺、分期分段用地报批、成立用地要素保障专班、报批审查周调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多措并举,加快先行用地、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支持建设项目依法依规开工建设,推进建设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一季度我部批准重大项目先行用地42件、面积1.88万亩,同比增长235.7%,支持重大项目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如交通项目中的桥梁、水利工程中的坝区等先行开工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落实李强总理“履行审批、管理职能时,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凡事要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只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的指示要求,跟踪地方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研究制定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政策措施,着力提升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积极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2023-04-12年:14:24)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谢承祥]下面请自然资源部综合司杜官印司长介绍《2022年自然资源统计公报》有关情况。(2023-04-12年:14:25)

 

[自然资源部综合司司长杜官印]按照新闻发布会安排,下面我就《2022年中国自然资源统计公报》作简要介绍。为客观反映2022年自然资源工作情况,根据2022年自然资源统计快速年报数据,我们编制了《2022年中国自然资源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现对外公开发布。

(一)《公报》数据情况

《公报》是2022年度自然资源综合统计数据首次对外发布;也是首次对外发布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初步汇总数据。需要说明三点情况:第一,《公报》发布的2022年度数据是初步统计数据,最终校核后的数据将在下半年通过《中国自然资源统计年鉴》对外发布。第二,《公报》除了系统发布2022年自然资源工作重要数据外,还用图表形式展示了近5年来的变化情况。第三,《公报》中矿产资源储量、水资源、海洋资源三部分内容使用的是2021年度的数据,原因是矿产资源储量、海洋资源的年度数据在今年下半年才能最终形成,水资源方面采用《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也是今年下半年发布上年数据。因此,《公报》中这三部分数据实行隔年发布。

(二)《公报》主要内容

《公报》共有10个部分,分别为自然资源概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地质灾害海洋灾害防治、测绘和地理信息、地质调查、自然资源督察执法、自然资源科技人才,主要以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呈现自然资源工作情况。我摘要说明以下6个方面情况。

1.自然资源概况。

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初步汇总结果显示,全国共有耕地12760.1万公顷、园地2012.8万公顷、林地28352.7万公顷、草地26427.2万公顷、湿地2357.3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596.7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018.4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28.7万公顷。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初步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耕地净增加约130万亩,这也是继2021年全国耕地总量净增加以后第二年实现净增加。

2.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年:建设用地供应方面。2022年,全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76.6万公顷,同比增长10.9%。2019年至2022年,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持续增长。

矿业权市场方面。2022年,全国新立探矿权362个,出让收益126.1亿元;新立采矿权1384个,出让收益1338.9亿元。

地质勘查投入及成果方面。2022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1008.4亿元。其中,全国油气地勘投入822亿元,同比增长2.9%;非油气地勘投入186.4亿元,同比增长7.2%。2021年以来,全国地质勘查总投入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海洋资源利用方面。2022年,批准用海面积19万公顷,同比下降16%。批准用岛10个,用岛面积135公顷。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9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3.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面。2022年,全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15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00万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方面。2022年,全国批复建设用地预审项目14893个,涉及用地总面积28.7万公顷。其中,涉及占用耕地8.7万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30.3%。全国农用地转用批准总面积45.5万公顷,同比增长21.2%。其中,占用耕地16.3万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35.8%。

4.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

2022年,持续推进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中央财政下达当年奖补资金148亿元,提前下达2023年度奖补资金106亿元。

2022年,部署实施“十四五”第一批共11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中央财政分两批下达支持资金31亿元,预期治理面积1.5万公顷。

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40亿元,新支持16个沿海城市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当年完成整治修复海岸线60公里、滨海湿地2640公顷,营造和修复红树林519公顷,清理互花米草792公顷。

5.地质灾害海洋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灾情及防治方面。2022年共发生地质灾害5659起,共造成90人死亡、16人失踪、3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全国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共计派出专家及技术人员90.2万余人次,排查巡查隐患点309.8万余处·次,紧急处置各类地质灾害险情或隐患14237处。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321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7226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6亿元。

海洋灾害灾情及防治方面,一会儿王华司长还要具体发布,我就不多说了。

6.自然资源科技人才。

2022年,新增6名国家级科技创新人才,新建成50个部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成功申报获批3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牵头在研项目51项。发布102项行业标准、35项国家标准,下达294项行业标准计划,推动11项国家标准获批立项。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其他详细内容请查阅《公报》文本。《公报》全文将在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公开发布。谢谢大家!(2023-04-12年:14:43)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谢承祥]下面请海洋预警监测司王华司长介绍情况。(2023-04-12年:14:45)

 

[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司长王华]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同大家见面,在这里我也代表海洋预警监测司,对大家长期以来对海洋预警监测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为使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我国海洋灾害及海平面变化的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了202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中国海平面公报》。下面,我就两个公报的相关情况做简要介绍。

影响我国的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动力环境灾害以及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

2022年,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1亿元,死亡失踪9人。与近十年(2013-2022年)相比,2022年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失踪人口均较低,分别为近十年平均值的34%和23%。

2022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3次,其中5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3.8亿元。我国近海共发生灾害性海浪过程36次,直接经济损失约2400万元,死亡失踪9人。2021/2022年冬季,我国海冰冰情较常年偏轻,冰情2级(最高5级),海冰最大分布面积1.7万平方千米。2022年我国管辖海域未发生海啸灾害。近海海域共发现赤潮67次,累计面积约3300平方千米,直接经济损失851万元。

此外,2022年浒苔绿潮继续影响我国黄海海域,最大覆盖面积约135平方千米,持续时间53天,均为历史最低值。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5毫米/年;1993-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4.0毫米/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1993-2011年)高94毫米,为1980年以来最高。过去11年(2012-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均处于有观测记录以来的高位。

2022年,中国沿海高海平面加剧了风暴潮影响程度,给广东、浙江和山东等带来较重影响;受高海平面、天文大潮和强降雨等共同作用,浙江和海南等沿海发生复合型滨海洪涝,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与2021年相比,长江口、钱塘江口和珠江口咸潮入侵总体加重,江苏、广东和海南沿海部分监测岸段海岸侵蚀加剧,辽宁、山东和江苏沿海部分监测区域海水入侵范围加大。

以上就是公报的整体情况,希望各位记者朋友继续支持关心我们,谢谢!(2023-04-12年:14:47)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谢承祥]下面,请大家提问。请央视财经记者提问。(2023-04-12年:14:51)

 

[央视财经记者]《公报》采用了数据、图表的方式,比较客观地反映了2022年自然资源工作状况。请问《公报》数据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取的?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真实、准确?(2023-04-12年:15:22)

 

[自然资源部综合司司长杜官印]《公报》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综合统计数据形成。2018年以来,我部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制度,形成了“1 8”的“综合 专业”统计调查制度体系,即《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8套专业统计调查制度。具体统计数据获取方面:一是通过自然资源调查工作获取。主要是通过全国国土调查等基础调查,以及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湿地、海域海岛等专项调查获取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后直接形成统计数据。《公报》中第一部分反映的自然资源概况数据就是这么得来的。二是通过行政记录获取。主要是通过对自然资源业务管理系统中留存的行政记录,进行加工整理后形成数据。如土地审批、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矿业权出让等数据就是通过行政记录得到的。三是通过企事业单位联网直报获取。填报人直接向自然资源部报送原始数据,经汇总整理后形成统计数据,如矿山企业、测绘资质单位填报的数据,进行校核汇总后形成统计数据。此外,还有少数数据通过逐级上报汇总取得。

数据真实准确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我们着力从三个方面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一是健全管理制度。我们印发《自然资源统计工作管理办法》,明确了统计工作的责任分工、质量要求、数据发布和保密要求等。2022年,我们对2019年的《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制度》进行修订,报国家统计局审批备案后实施。出台了《防范和惩治自然资源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规定》,明确了数据“谁主管、谁负责、谁经办,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二是依靠信息化手段。我们大力推进统计工作信息化,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对数据报送、汇总、审核的干扰。建立了统一的自然资源统计数据平台,推进统计数据平台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交互共享。一些业务数据可以从业务系统实时提取、自动加总、快速分析。三是强化数据核查。年: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手段对数据进行校核,包括逻辑校验、数据抽查、实地核查、综合评估等。在工作中,有的司局还定期向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通报数据情况,督促提高数据质量。

《公报》反映2022年自然资源工作的概况,发布的2022年度数据是初步统计数据,最终校核后的数据将于下半年通过《中国自然资源统计年鉴》对外发布。《年鉴》数据是分省、分类型数据,更加详实、丰富,届时同样将向全社会公开。(2023-04-12年:15:33)

 

[中新社记者]想问赵司长,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请问自然资源部如何保障土地要素的供给,确保合理用地需求得到满足?谢谢!(2023-04-12年:15:37)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司长赵毓芳]感谢新闻朋友的关注,正如您所说,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自然资源部也是提早谋划、反复研究、仔细测算,主要是在计划安排的总量和配置结构上来做好谋划。土地利用计划的核心是落实国土空间规划、调控建设用地时序。落实规划就有一个总量的问题,调整时序就有在当年如何安排,总量的规模和配置的规则显得格外重要。总体来看我们做了两方面的考虑,并且正式下达地方执行。

一方面,在总量安排上,主要考虑今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同时也考虑到当前的经济运行形势,推动“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特别是城市群、都市圈现代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因此基于去年600万亩的基础,增加了50万亩的土地利用计划总量,来支撑和保障今年的建设用地总需求,这是总量上的安排。

另一方面,总量的安排能够落实到位、落实精准、有序有效,更多体现在配置规则,因此我们在配置规则上进行了认真研究,明确了五项举措:

一是对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实施重点保障。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对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国家重大军事设施项目,以及符合要求的省级重大建设项目,我部依据清单批准建设用地,直接配置计划,不至于说项目来了去报批时还要找规模、找计划。

二是对于没有纳入重点项目清单的,继续实施“增存挂钩”政策,核心就在于我们既算“增量”账,更算“存量”账,继续实施新增建设用地安排与存量盘活挂钩机制,地方盘活存量越多,相应所获得的计划规模额度越高,由此去督促地方加大力气盘活存量,同时也得到更多的增量。

三是分解下达基础指标,增强省级政府和自然资源系统的统筹能力。根据前三年盘活总量的一定比例来产生基础指标,下达之后由省里统筹安排,特别是对那些原有存量土地规模不多、盘活空间不足,难以产生增量计划的,这部分由省里调剂补贴、合理安排。也就是说,省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基础指标进行合理安排。

四是突出耕地保护导向,探索实施奖励机制。对超额完成耕地保护任务的省份,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计划指标奖励。今年,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9个省(区)获得了该项奖励指标,也就是说,耕地保护越多,得到的奖励计划指标就越多。

五是单列安排专项计划,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主要是两项指标,一是继续单列每个脱贫县600亩计划指标,戴帽专项下达,明确不得挪用;二是继续单列农民建房计划指标,专项用于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实施实报实销,实现兜底保障。

总的来讲,我们通过持续探索改进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特别是今年在原有基础之上探索了基础指标分配制度、耕地保护激励制度,来实现国家重大项目的保障,赋予省级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一方面省级政府可以研究制定重大项目清单,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另一方面,又让省级政府统筹安排基础指标分配来调剂余缺,统筹实施保障。总体来讲,通过总量的安排和五项配置规则,让我们新增建设用地计划配置更加精准、有效,也在切实保障用地需求的同时积极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感谢新闻媒体朋友的关心、关注和支持。(2023-04-12年:15:38)

 

[中国日报记者]2022年中国海洋灾害呈现哪些特点?我国在海洋灾害防御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2023-04-12年:15:41)

 

[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司长王华]综合来看,2022年海洋灾害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与近10年(2013—2022年)平均状况相比,2022年海洋灾情总体偏轻,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失踪人口分别为平均值的34%和23%。

二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仍然是风暴潮灾害,占总直接经济损失的99%。其中,2022年03号台风“暹芭”于7月2日在广东省茂名电白沿海登陆,受其带来的风暴潮和近岸浪共同影响,广东、广西两地海水养殖、滨海旅游设施和海岸防护工程等均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约7.4亿元。海洋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的,主要是海浪灾害引起的。

三是从单次海洋灾害过程来看,2022年10月3日发生的温带风暴潮损失最严重,造成山东东营、潍坊两地海岸防护工程、盐田、海水养殖和渔船等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1.30亿元,占风暴潮总直接经济损失的47.5%,为近十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温带风暴潮灾害过程。

我国在海洋灾害防御方面着力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海洋预警监测体系。加强海洋观测预报活动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制定中长期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不断优化观测布局。加快推进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海洋观测站点数量较“十三五”大幅增加超过30%。强化海洋生态监测质量管理,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能力建设,实施海洋生态趋势性监测和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调查监测。

二是持续提升海洋预警报和灾害防治能力。实施海洋预报“芯片”工程,组织完成自主知识产权全球质量守恒海洋环流数值预报模式研发和系统构建。强化汛期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修订《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加强灾害形势预测和风险预警,全年共发布海洋灾害警报239期,派出工作组指导地方及时应对台风“暹芭”“梅花”等灾害过程。开展全国海洋灾害风险普查,基本摸清海洋灾害风险底数,完成国家级和省级普查任务。扎实推进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发挥红树林、滨海盐沼等海岸带生态系统防潮御浪、固堤护岸等减灾功能,促进生态减灾协同增效,推动构建基于自然的、更具韧性的海岸带综合防护体系。

三是不断增强海洋生态灾害应对处置能力。自然资源部连续三年组织江苏、山东两省实施了跨区域浒苔绿潮联防联控试验。采取“源头治理 前置打捞”的防控策略,攻坚克难,黄海跨区域浒苔绿潮联防联控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2022年,黄海浒苔绿潮暴发规模得到有效控制,绿潮覆盖面积为2008年以来最小,灾害影响明显减轻。加强赤潮灾害预警监测,全年成功应对年:67年:起赤潮灾害,赤潮影响面积较上一年大幅下降。

2023年,预计我国沿海灾害性台风风暴潮和近海海浪过程发生次数均较常年偏多,我们将密切关注海洋灾害形势发展,强化观测预报、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扎实做好海洋灾害防御工作。谢谢。(2023-04-12年:15:42)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谢承祥]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大力支持!年:今天的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23-04-12年:15:46)

网站地图